第360章 发现目标_铁肩柔情
做作小说网 > 铁肩柔情 > 第360章 发现目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0章 发现目标

  谢婷婷她们乘坐的船离开香港时,才早上的七点多钟。

  送别了三女离港,何晓军马上赶住早天打听好的一个渔港码头。

  早上的九点钟,何晓军现身在他们那天被袭击的地方两公里左右处。他从租来的一只鱼船里上岸后,就隐身到了岸边的杂树丛中。

  上岸之后,何晓军把自己的灵觉提到了极致,从原地开始,向上次受袭的方向搜了过去。

  何晓军现在要做的,就是寻找那班夺去了阿兰生命的禽兽,然后想办法给她报仇。

  何晓军上岸的这一带,是一个丘陵的地带,一路都是小山包,是那种海拔不高却长满了各种各样杂树、杂草的小山包。

  虽然已经是深秋时分,但在南方,常绿的植物占绝大部分,所以,这些山包中,生机盎然的杂草依然疯长,把整个的大地包裹起来,没有露出一丝土色。

  满山包的杂草中,有不少带刺的物种,这样,就令人在其中行走更加困难,所以,何晓军走了近一个小时,也不过才走了一公里左右的路。

  由于这样的地貌不养人,何晓军在这一个小时里,还没有见到一个人。

  再走了半个小时左右,何晓军终于在一个近海背山的地方,发现了一个窝棚。

  极力隐蔽自己,慢慢地接近那个窝棚,在离那个窝棚二、三十米的地方,何晓军停了下来,伏身杂草丛中,竖耳监听窝棚的情形。

  何晓军眼前的这个窝棚不大,看样子只能容纳一、两个人生活,而且,窝棚破烂得很,如果不是在窝棚不远的海边停泊着一只小船;在小船与窝棚之间,有一张半新旧的渔网在晾晒,何晓军甚至不能断定这里住不住人。

  何晓军静听了好一会,不见窝棚中传来动静,就从身上拨出了他在省城时,从渡边次郞的身上缴获的那支短刃,握在了左手,右手夹上了两枚铜钱,才弓着身子,向窝棚摸了过去。

  转到了窝棚那面向大海的门口时,何晓军见到了一个一脸风霜的老人,正在处理着一些小鱼虾。

  看见何晓军之后,那个老人一脸吃惊。应该是想不到有人从那没有路的后山出现吧。

  何晓军见了老人的神情,连忙说自己来这边走亲戚,迷了路。

  老人还是一脸狐疑,说这方圆十多里,除了自己之外,就没有人居住。

  老人的言下之意说这一带都没有人,哪有亲戚走?

  脑袋一转的何晓军,说他的亲戚在离这里还有几十里的地方,他听人说这边有条近路,才走到这边来,谁知迷了路,又渴又饿,所以,想向老人买些吃的。

  何晓军的谎话还说得通,老人脸上的猜疑也就消失了,他指了指正在处理的小鱼虾说,他只有这些鱼仔虾仔,正准备收拾了就做早饭,如果何晓军不嫌弃,与他一起吃。

  其实,何晓军带着干粮与水,他也不肚饿,他找这个借口只是为了探听这一带的情况。

  为了不招老人怀疑,何晓军忙谢过了老人,并说他是厨师会做菜,这些鱼虾就交给他来收拾。

  不一会,何晓军利用老人手上的原料,做了一鱼一菜一汤,与老人坐在了他的窝棚里,吃起了这顿早饭来。

  老人尝过了何晓军煎的那碟鱼仔虾仔后,说这是他大半世人尝过的最美味,并说这美味最适合下酒。于是,老人拿出了半瓶酒来,要与何晓军喝两杯。

  有了酒这个媒介之后,两人的话多了,加上何晓军的刻意而为,多喝了两杯的老人话就更多了。

  于是,何晓军从老人的嘴里,知道了离这两里远的一个小海湾处,日军早两个月在那里建了一个不大的海上补给站,有十个日军驻扎。

  听老人给出这么精确的人数,何晓军不禁一愣,连忙套问。

  老人说,他之所以知道日军的人数,因为补给站还没有建好时,这班鬼子到他这里来抢掠过一次,后来可能见他这个无儿无女的单身老人没有油水,才没有再来。

  那次到来的鬼子就是这个数。

  听了老人的情报之后,何晓军暗里松了一口气。

  因为熟知当时日军编制的何晓军,知道一个五到七十人的日军小队,才辖一个机枪组带两挺轻机枪,所以,在受到了机枪的袭击之后,何晓军怕自己遇上的是一个日军小队。那样的话,自己要替阿兰报仇就难了。

  他不是史泰龙,也不是阿诺舒化辛力加,更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,又哪对付得了这么多鬼子?所以,听到了老人说只有十个鬼子后,他当然松了一口气。

  不过,何晓军不是那种冒进的人,从前世的各种资讯中知道抗战前期鬼子厉害的他,更是谨慎行事。

  从老人的口中,打听了这一带的道路,并确认了方圆十里无人烟、更无其它的鬼子驻扎之后,把一个大洋塞给了老人,何晓军开始了自己的猎杀行动。

  何晓军先在一个草丛中,把他昨天让阿莲缝的那套奇怪的衣服换上,然后把那个让谢婷婷做的长袋子也打开收好,才向着老人说的那个鬼子补给点摸了过去。

  穿上阿莲缝的那套奇怪衣服,何晓军变得可谓“衣衫槛楼”,他的衣服从头到脚,背部、后腿全都错杂地钉挂着绿色、黄色的布条。那是一套他仿前世资料自制的迷彩服。

  何晓军给这次报仇定调是以偷袭为主,当然就要注重隐蔽,这样的衣服,正合适在南方的山地、丛林用,走入其中,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让人难以区分。

  何晓军让谢婷婷用在海山没见过的布做的长袋子,是用帆布制作的枪袋。

  决定了留下报仇后,从海山出来时,何晓军用他的一支驳壳枪,与刘排长换一支长枪,准备把这枪当阻击枪用。

  何晓军在这把枪上,也按前世的资料,给枪上缠满丝丝缕缕的布带,用来隐蔽。

  小心翼翼地走了一个多小时,何晓军才通过了那两里他上岸时一样难走的路,偷偷地摸到了离鬼子的补给点有百米距离的地方,隐身侦察起来。

  鬼子新建的补给点不大,也很简陋,只有两间用木头搭建起的一大一小房子。

  那间小的房子,应该是住房,因为何晓军看到了那房子里挂着军服。

  那间大的房子,应该是仓库,因为这间房子没有窗户,只有门口。

  鬼子的补给点建在海滩的一个高处,在补给点向海边的方向布置了一个岗哨。

  补给点背向海边的那边,是一条经过了修整的的土路。这路翻过一个小山包向外延伸,应该是通向外面的通道。在土路的最高点,布置有一个岗哨。

  老人给出的情报中,鬼子可有十个,所以,才见到了两个鬼子的何晓军潜伏了下来,等待剩下的鬼子现身,才制定相应的报仇方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z1su.com。做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z1s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