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六章 弹劾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
做作小说网 >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>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弹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二十六章 弹劾

 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章,脸色异常的阴沉。他手里的这封奏章来自于河南府知府余用中,而弹劾的对象正是许安。

  余用中在奏章中声称,许安不断招募流民,并给与这些流民户籍,实乃是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情,他必然心存谋反之意。于是余用中请求朱元璋将许安拿下问罪。

  “胡惟庸,汪广洋,你们两人身为宰相,如何看这个奏章?”朱元璋轻声问道。

  胡惟庸闻言,便立刻上前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许安此举大善,绝非余用中所说的造反。而今北方旱灾严重,无数百姓因为饥荒,而不得不背井离乡,于是他们便成为了流民。流民泛滥,自古以来便是动乱的由头,而今许安在河内县,招募流民,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,又给予他们户籍,从而使他们能够再度河内县安定下来。于是便减轻了流民所带来的的动荡,实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臣看余用中此举乃是恶意中伤,有意诬陷。”

  朱元璋眉头微皱,便看向汪广洋,轻声问道:“你对胡惟庸的看法怎么看?”

  汪广洋微微欠身,向前说道:“臣以为胡相所言极是,不过许安此番行径,的确不合法制。臣以为还是要对许安进行申斥,既往不咎,不可再犯。”

  “汪相此言差矣。而今许安的产业众多,若是没有流民补充用工,岂不是要将工坊闲置下来?那火绳枪怎么办,神火飞鸦又该怎么办?”胡惟庸高声说道。

  汪广洋虽然不争,但却不是一个糊涂的宰相。只不过胡惟庸过于强势,而他又不愿意跟胡惟庸争权夺利,因此他便显得像是一个软绵绵的枕头。

  “胡相,此事亦好解决。”汪广洋看向胡惟庸,轻声说道,“可将许安的火器工坊搬迁到京城来,然后由工部负责制造火绳枪和神火飞鸦,然后交由兵部接收。如此一来,也可避免河内县发生的冲突。”

  如今傅友德已经回到京师,而在河内县发生的事情,也已经传到了京师官员的耳中。特别是淮西将领,对这件事分外愤怒。因此朱元璋也收到了不少淮西将领弹劾许安的奏章,不过他并未将这些奏章放在心上。

  但是余用中的奏章,朱元璋却是不得不加以重视。

  胡惟庸听到汪广洋的话,也是跟着一愣。他没有想到,汪广洋会提出这样的建议。

  他身为淮西勋贵的一员,而今他也受到了淮西将领们的极大压力。

  若是将火器工坊搬到京师来,那么他身上的来自淮西勋贵的压力就会得到减轻。同时将火器工坊迁到京师后,朝廷便能够完全掌控火绳枪和神火飞鸦,对于朝廷的统治和威严,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强。

  只是思考了片刻,胡惟庸便也对这个建议赞赏有加,表示赞同。

  “陛下,汪相所言极是,臣也赞同如此。”胡惟庸说道,“将火器工坊搬迁到京师有好处二,其一便是能够减轻河内县的用工压力,其二可以增强朝廷的威信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”

  朱元璋闻言,亦是不住地点头。汪广洋的意见,可谓深得他意。

  他也曾想过,将火器工坊搬迁到京师来,但是一直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由头,如今正好借这个时机,将火器工坊进行搬迁。

  “只是朕与许安曾经约定,火器工坊的利润他可以得二成,若是将火器工坊交由工部,这个约定又该如何处置?”

  将火器工坊搬迁到京师之后,所有的银钱都是国库所出,而且也不存在利润的问题。“陛下,臣以为,火器工坊可以搬迁到京师,但是允许许安在河内县也进行火器制造,但是河内县制造的火器,只用于装备沐英将军的军队。”汪广洋再度说道,“如此一来,陛下与许县令的约定便可废除了。”

  沐英的都督府亲军,所耗费的军费自然也是朝廷所出,但是只有三千人的队伍,所耗费的军费自然不会很多,但也有数万两之多,这些银两足够许安的工坊忙活了。

  朱元璋闻言,便是抚掌而笑道:“此言甚是。即刻传旨。”

  话音刚落,便见汪广捧着好几个奏章,来到朱元璋的跟前,轻声说道:“陛下,这些也都是弹劾许县令的奏章。”

  “奏章?”朱元璋闻言倒是一惊。他看向汪广洋的手上,有五封奏章,而且这些奏章还都是弹劾许安的,难道他是捅了马蜂窝吗?

  朱元璋将奏章拿起来一看,却发现其中四封是河南府的县令所写,而另外一封则是来自怀庆府的博爱县。

  他们所弹劾的内容皆是一致,都是弹劾许安擅自给与流民户籍的事情。

  自古以来,劝课农桑,增加人口,都是地方官员的一个重要政绩。而今北方各县大旱,虽然各府各县都采取一些措施救灾,但是仍旧无可避免的发生百姓变流民的情况。尤其是靠近河内县的几个县,百姓几乎都会往河内县而来,因为到了河内县,就有很大的概率活下来。

  对于流民的事情,各府县其实并不是很在意,毕竟古代对于户籍看的很重,而且安土重迁,尽管这些百姓因为饥荒而成为了流民,但是当旱灾过去,这些流民也会逐渐返回故土。

  因为这些流民的户籍,都还在原来的县。

  但是许安给与这些流民户籍,就使得这些流民变成了户口,而他们也没有必要再回到故乡去,即便是旱灾消失。毕竟在河内县的生活,可比在故土好多了。

  这自然引起了周围府县的不满。

  当圣旨传到河内的时候,许安却是听得一脸懵。他没想到这些府县,救灾的本事没有几个,背后捅刀子的本事倒是非常娴熟。

  而且他们选择的攻击点,也找到非常稳准狠。

  许安对于将火器工坊前往京师,并没有太多的意见。

  但他却有一个要求,那就是留下陶成道和陶承宗。

  因为火炮和燧发枪,还要靠着他们进行研究。

  听到许安的要求,传旨的太监自然不敢答应。好在此时的太子朱标尚在河内县,他便做了主张,暂时将陶成道和陶承宗留了下来。

  随后朱标便与传旨的太监一同返回京师复命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z1su.com。做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z1s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