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百户寨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
做作小说网 >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> 第二十五章 百户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五章 百户寨

  尽管煤球炉并不够完美,但总算开了一个好头。

  接下来,就是做煤球了。

  在许安的老家,叫做五莲的地方,煤球是蜂窝煤的称呼。

  他曾经亲眼见过,煤球的制作,因此还有着印象。

  由于青龙山煤矿,还无法进行生产,制作煤球需要的煤,就只能靠许安购买。

  许安为了免费送热水,特地跟官造局购买了一百两银子的煤炭。

  他从中取出了一百斤的煤,交给了一个名叫宋温的煤作匠,让他将这一百斤的煤打成煤粉。随后他又让铁匠王普打造一个蜂窝煤机。

  随后许安和朱标便离开了官造局。

  朱元璋面色阴沉的看着叶升:“果真是北元的余孽?”

  自从朱标在青龙山遇刺之后,都督府佥事叶升便受命追查此案。

  他一方面派出士兵追查,另一方面对被抓住的贼寇进行了审问。

  “是的。陛下。臣已经仔细审问过这些贼寇。那柄弩箭,的确是他们的制式,而他们之所以出现在青龙山,乃是为了撤走他们在青龙山的家当,由于他们的动静太大,才暴露了行踪。行刺的刺客,是张县令清剿贼寇时逃走的余孽。”

  “北元余孽竟然藏匿在朕的眼皮子底下,简直岂有此理!”朱元璋怒吼道。

  叶升见状急忙跪下道:“臣等有罪。”

  朱元璋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叶升,沉声道:“继续说。”

  “据这些贼寇交代,他们在龙凤二年,便在南京城潜伏了下来,并开始挖掘通往城外的暗道。他们最初的目的,是等到北元军队攻打南京的时候里应外合。但是随着北元节节败退,他们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。但是他们的头领却十分不甘心,一直在继续力量,打算选择时机在南京城里作乱。”

  “他们的首领是谁?”朱元璋眉头紧皱,冷声问道。

  “他们称呼他为驸马。但却没有见过他的真面目。”叶升回道。

  “驸马?”朱元璋眉头微皱,略作沉吟,便向朱二虎说道,“将刘伯温和宋濂叫过来。”

  随即又看向叶升:“他们的巢穴可曾找到?”

  “据贼寇供述,他们将家当搬往一个名叫百户寨的地方。但臣向莫大人、张大人询问过,他们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。”

  朱元璋点了点头:“以这个贼首的做派,这个地方恐怕也是个虚假的名字。他们可知道这个地方的所在?”

  “回陛下,臣已经带着他们去认了路。”叶升回道,“他们的确找到了一处寨子,距离江宁县大概百里,但是已经荒废了,而且也没有在那儿找到暗道。”

  朱元璋面色阴沉,竟然断了线索。

  “陛下,刘中丞和宋学士到了。”

  “让他们进来。”朱元璋沉声说道。

  刘伯温和宋濂走进大殿,给朱元璋施完礼,发现叶升也在殿中。

  “你将情况告诉他们二人。”刘伯温听罢色变:“回陛下,微臣不曾听说北元皇帝生有公主,恐怕这个驸马是假的。”

  但在南京城里出现了一个自称北元驸马的人物,可不是一件小事。

  “老臣也不曾听说过,北元皇帝生有公主,此贼或是假借名号。”宋濂说道。

  “以中丞之见,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
  刘伯温眉头微缩,沉吟片刻,轻声说道:“陛下,此事交由应天府和江宁县处置即可。”

  “应天府和江宁县?”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。

  “是,陛下。这伙贼寇隐忍十余年不曾作乱,恐怕已经没了当初的信念。以臣微见,若非因为盔甲被发现,他们或许就此隐姓埋名,作为大明的百姓生存下去。”刘伯温轻声说道,“只是而今事情暴露,不得不再行匿藏。而今既是案发,可命应天府和江宁县处置即可,不必大动干戈。”

  “他们胆敢刺杀太子,乃是十恶不赦之罪。”朱元璋怒喝道。自从盔甲案发之后,他对于应天府和江宁县的信任几乎降到了最低。

  贼寇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活动,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。

  刘伯温见到朱元璋面色难看,知道他对应天府和江宁县已是不信任。

  就在这时宋濂忽而上前说道:“陛下,老臣以为,此事可交给沐同知处置,命许安从旁协助。”

  朱元璋闻言,便是不住点头:“便如此办吧。”

  三人告退。

  刘伯温却是扯住宋濂问道:“宋学士,此案虽涉谋逆,但终究牵涉颇小,以应天府和江宁县处置即可,为何却要惊动都督府?”

  在刘伯温看来,实在是杀鸡用牛刀。

  宋濂却是轻笑道:“刘大人,最近可曾听说过许安?”

  “可是在教坊司做诗词的那位?”

  “没错。就是他。”宋濂轻笑道,“此次盔甲案,便是因为许安引出来的。虽说许安已经洗脱了嫌疑,但他终究牵涉其中,虽说太子殿下对他颇为信重,但陛下未必信任,老夫不过是替陛下宣之于口而已。”

  刘伯温恍然道:“此乃陛下试探之意。”

  宋濂不置可否,却对刘伯温说道:“老夫新近得了一首好诗,正要请刘大人品评,不如去老夫府上喝上一杯如何?”

  刘伯温闻言大喜道:“若有好诗,正好佐酒,我岂有不去之理?”

  许安见到圣旨,却是感到十分震惊。

  “此案该怎么查访,许公子可有线索?”沐英轻声问道。

  许安对于查案并不在行,也没有类似的知识。他也想不通朱元璋为何要下这样的旨意,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。

  “沐将军,我对查案没有多少经验,我看还是请教莫府令、张县令好些。”许安轻声说道。在古代的时候,县令同样兼着法官和检察官的工作,至于查案则是由典史负责。

  沐英虽说是个将军,但若论起查案,自然是比不上一县典史的。

  而典史多由当地人担任,且很少裁换。故此一县典史,往往是对县内最熟悉的官员。

  “两位大人,百户寨原本是个蒙古人的寨子。”江宁县典史吴庸向二人说道,“大概在至正十年,百户寨遭了一场大火,将整个寨子都焚烧一空。当时烧死了五百多人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z1su.com。做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z1s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